- 探析中职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实施2022-12-7
- 基于专业认证的"学前教育学"课程质量改进实践研究2022-12-7
- STSE促进环境教育融入初中生物教学的研究2022-12-7
-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与管理能力的培养2022-12-7
- 《Web前端开发入门》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2022-12-2
- 意义情境下朋辈团体心理互助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干预研究2022-12-2
- 1+X背景下《商务数据应用与分析》课程改革路径研究2022-12-2
-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公民教育 ——"基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公民2022-12-2
拉小二年级学程周多元课程“探”春天
走进拉萨路小学二年级的走廊,宛如走进春天的童话里。瞧!教室窗外一丛丛、一簇簇,各种花草,藏了许多秘密。孩子们说: “这是学程周我们自己种的!”
为什么植物到了春天就会发芽?为什么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二年级上周开展的春日生长学程周里,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为了解决孩子们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各学科老师和专家、家长们联手带来了更加多元开放的精彩课程,知识的边界被打破,研究性学习悄然兴起。
语文老师带着孩子们诵春诗、品春诗,了解春分,走进传统的节气文化,让语文与自然相连接。数学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辨识方位,巧认植物,绘制校园植物地图,突破了课堂的狭窄空间,记录下拉晓园中的春景。小朋友们运用新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探索校园,让数学与生活相连接。
12位老师带来的特色课程,突破了课表的统一化、标准化和固定化的时间,让小朋友们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还能学习借助新媒体工具认识植物,借助自己的画笔和计算机去描绘春景,通过自己的歌喉和身姿去展现春天!为了让孩子的体验更深入,每个班还邀请了家长志愿者,带来了跟春天有关的课程,让孩子们大开眼界!
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种植专家刘正辉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带领孩子们研究一粒小小的水稻种子如何变成大米的奇妙旅程。孩子们了解到要经历选种、晒种、浸种、催芽、播种、覆土、暗化、插秧、施肥、打药、收割、去壳等过程。小朋友们还与专家一起合作完成了育秧盘,并且亲手种下了水稻种子,要亲眼见证水稻成长,亲笔记录水稻的一生。
该校还联合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教中心和南京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共同开展“种子落地,天地见绿”的活动项目,让自然成为孩子们的书本。孩子们小组合作“打卡”。读植物介绍牌,看生态介绍手册,听生态基地老师的讲解,还在家长的带领下,利用新媒体工具拍图搜索,认识不同的植物名称和特性。
植树也是必不可少的。拿起铁锹、提起水桶,口中念叨着《邓小平爷爷植树》中学过的植树步骤,种下小树苗,也种下自己绿色的希望。
经历了四天的研究,各小组带来了研究成果。有的小组发现了同样是粉色的花,有好的诀窍来区分它;有的发现了植物有没有刺与叶片形状之间的联系;有的小组发现了家长课堂上刚了解的金钟花就藏在玄武湖的草丛中……
此外,孩子们还用画笔童心“绘”出春天。小小的学程包,画着孩子们对春天的期盼;大大的风筝,承载着孩子们春天的梦想;教室外的白板,绘制着春日最美好的记忆;手中的自然笔记,记录着眼中所见、心中所想……
通讯员 程舒羽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文 摄影报道
来源:南京晨报
- 上一篇:课程思政重在协同育人 2021/3/30
- 下一篇:北京老师支教雄安:用特色课程开拓孩子视野 2021/3/29